故事主人公介绍:
姓名:王猛(化名)
性别:男
家乡:四川
父母职业:四川省某地事业单位公务员、文化程度较高
学历:北京大学生物专业本科、美国排名前五十高校的心理学硕士
优点:从小到大成绩一流、四川省某地级市理科高考状元、符合所有的“别人家孩子”特征
缺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
个人名言: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倪海厦为啥没孩子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
故事线索:2018年1月23日,王猛向自己的朋友发布了万字长文,宣布与父母彻底决裂,并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在王猛看来造成今天这样一个结果,家庭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王猛是大院子弟,从小到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从来没有跳出过大院,也没跳出过学校。从小到大,自己连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都是父母来做决定。母亲喜欢女孩子,把王猛当做女孩子养,思维模式,处事方式都按照女孩子的方式来。五六年级时,王猛对奥数非常感兴趣,想花费精力去学习,但是并没有取得父母的支持。
◆ 高中时,王猛希望能够到外边的学校去学习,父母还是不支持。后来多次争取也遭到家人拒绝。班级调换座位,学习环境受到干扰,去寻求父母帮助,父母并没有给与支持。虽然考上北大,但是王猛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被严重限制。
◆ 上北大后,王猛以为可以摆脱家庭的控制。但是父母却安排王猛在北京的大姨给了王猛无微不至的照顾。大姨甚至通过王猛的同学私下了解王猛的情况。在王猛看来这只是一种控制,而不是照顾。
◆ 读北大期间,王猛多次寻求帮助心理帮助,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想过自己选择攻读心理学,希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 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一家做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的研究机构上班,说起来跟专业再符合不过,但王猛并没有做好这份工作,“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绩效评估下跌,不到一年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 王猛已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他决定为自己冒一次险,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决定转换专业,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凭借英语优势王猛计划出国深造,但是父母仍然如影随形,安排在美国的“老朋友”给予照顾。然而,"老朋友"身上一大堆的毛病,王猛并不喜欢他。
◆ 2005年之后王猛再也没有回家过年,王猛认为自己是一个情感的孤儿,自己在情感上从未得到过父母的支持。
◆ 2012年前后,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接着,王猛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他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这一步,充满无奈,“这期间有太多的机会,但凡有一次他们抓住了,就不至于此。”
◆ 2017年国庆,王猛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倪海厦为啥没孩子你喜欢什么就聊什么”,王猛没有多说,只冷冷地回了一句“倪海厦为啥没孩子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2018年王猛依然没有回家过年的想法。面对王猛的一系列表现,父母并没有显示出自责,而是认为是自己的控制还不够,不然儿子就不会这样。还认为为什么儿子老揪着过去不放,但是父母还是希望儿子主动与父母和好。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似乎最应该引起重视——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生活无忧,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父母的包办行为与孩子的独立化人格产生严重的冲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以爱的名义去干涉甚至直接为孩子做决定。然而孩子在独立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去尝试人生中的无限可能性,孩子必须要经历人生试错的过程,父母所要的并不是替孩子做主,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去发现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孩子自身的感受与合理需求给予支持。
爱未来教育作为专业从事大学生教育的品牌机构,发展十三年来非常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寻找真正属于学生内心的那份“真爱”。鼓励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学会独立思考与独立决策,并将职业化的独立人格贯穿于“未来之星青年领袖特训营”和“360全方位素质能力提升”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观,为实现梦想为追求卓越!
标签: #倪海厦为啥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