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收费如何

changweiyan 287 0

  兴安县高尚镇江东村委大宜洞自然村地处兴安经高尚到桂林或灵川大圩码头的古商道上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海洋河绕村而过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古龙山连绵逶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过去庙宇层叠,香烟缭绕,仙气连天,自古就是兴安著名的仙山。村民传说,唐代著名的吏部侍郎追赠礼部尚书蒋绾和宋代著名的参知政事唐介,都曾经在这里隐居读书,修真养性,并留下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演绎出蒋氏家族和唐氏家族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历史传奇。

大宜洞的老房子

  拥有奇山异水的大宜洞村,如今交通十分方便,兴阳公路从村前穿过,宅美田至江东村的乡村水泥路从村后穿过,距离兴安县城28公里,距离高尚镇仅有1.5公里,搭乘班车或自驾车都十分便利。

  2016年8月至12月,笔者与阳著文、赵龙生、唐高飞、刘泉峰等一行访古爱好者,多次来到大宜洞村寻古,村干部蒋荣和老板蒋秀华等热情地接待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村里许多情况,讲述了一些神奇的历史故事与传说。我们聆听其古今传奇之故事,触摸其地灵人杰之文脉,探寻蒋氏家族数百年兴旺发达之奥秘,被深深地吸引着,被彻底迷住了。回去后,我们都在朋友圈里猛发微信与图片,引发众多亲朋好友的关注和点赞,我们也陶醉其中。广西桂学研究会的陈宪忠教授、王秋红教授,桂林市委党校的陈老师、龚老师等文史专家与摄影家们慕名来了,桂林电视台“板路”栏目组在秦冬发主任带领下慕名来了,他们看上了大宜洞蒋氏家族的“板路”,一连录制了好几集节目,在桂林电视台连续播放,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大宜洞自然村共有800多人,皆蒋姓,是从江东村搬迁过来的,也是数百年的古村落。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但见村里80-90岁老人很多,如蒋成前母亲今年92岁了,还十分硬朗,久不久去桂林大儿子家住一段时间,又回村居住,生活能够自理。

  村中老房子还保存了一些,但是,大部分已经被拆旧建新。在蒋成前家,我们看见他拔公(曾祖父)建的古宅,为三间五柱房子,外有两个厢房和天井,高大气派。在家里,存放着木质供桌,石头的半圆形烧纸祀具,有刻图,较独特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一个大簸箕,两床大篷垫,两台旧打谷机,一副打草鞋的搓绳架,或放于墙角边,或悬挂于木壁上,或置于楼上木条上。他拔公的练武石,是一对方形石头,保存完好;镶嵌木门槛的长条石,磨豆腐的石盘散落在路边,已经无人关注了。房子是土砖墙的,前面有四个气窗,上面两个为半圆形,下面两个为方形。有的老房子进大门后看不见香火台,设置有木屏风挡着,这可能是一种风俗。这些旧物件,承载着老一辈父老乡亲生产生活的历史,唤起我们对过去社会生活的记忆与乡愁。

连片的褐色水砖老房子,别有一番古韵

  村中有一条小水沟蜿蜒而去,清幽悦目,两个旧码头犹在,是村民洗东西的好地方。

  村中有一个地方,还保留着一片老房子,十几座泥砖瓦房连接着,还有些历史沧桑与气势。

  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楼房下面,我们发现了三块古碑,村民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村里蒋氏祠堂,前几年建筑新房时拆除了,古碑就是从祠堂里搬出来的。我们仔细查看了这些古碑的内容与年代,兴奋不已!

  第一块碑是《楼宅房鼎建蒋氏宗祠碑》,是捐资修建祠堂的功德碑,最多的捐钱乙拾弍千,最少的也有四百,大多数捐四千五千的,共约刻录了40个人的捐钱数目,落款为“大清道光二年岁次壬戊仲冬月谷旦立”。可见,这蒋氏宗祠建立于1822年,距今194年了。在碑记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用字,那就是与数量连在一起的“乙”字,如“泽洋捐钱乙拾弍千”,“泽珣捐钱乙拾弍千”,“天逊乙千”等,一共用了7次。碑中还用了“弍”“叁”“三”“四”“五”“六”“八”“九”“拾”“百”等数字,唯独不见用“一”或“壹”或“弌”。这里的“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壹”的意思么?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用数字,百思不得其解。

清代道光年间修建宗祠的捐款碑

  第二块是众人捐资修建厨房的功德碑,都是几百上千文的捐钱,共计约60人,落款为“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冬月谷旦立”,即立于1861年,距今155年。碑的下部已经断裂,但是,碑刻完整,文字清晰。

  这两块古碑前后相距40年,有两个共同的地方值得注意,一是蒋氏家族团结和睦,乐于修养功德,积极举办公共事业,这是良好的家族传统与风范,自古都在传承和发扬;二是碑上末尾都刻着两条族规禁令:“一禁宗祠(厨房)内不许聚招赌博,一禁不得堆停寿方谷桶等件。”在两块功德碑上刻下禁赌和禁乱堆乱放物件的文字,兴安县内还是不多见的。蒋氏家族的文明礼教之风与祖训可见一斑。

清代同治年间的捐款碑

  第三块有点残损,是蒋人和堂众购买田业的地名录。一共记录了十处田地所处的土名,如大宜洞三弓等上田一号民宗弍亩正,额头上洞唐家等上田弍号一亩弍分,是几号田,多少亩等,十分清楚。此碑的落款是“大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岁十月二十八日蒋人和堂众等立”,距今125年。

光绪年间的田地名录碑

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收费如何

  走出村,来到大宜洞桥边,只见海洋河环绕村落奔流而北去,河水清幽,两岸绿树苍翠,杨柳依依,柑桔金黄;一座五孔水泥大桥跨越江河,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群众筹资修建的大宜洞大桥,桥长65米,宽6.6米,当时耗资64万多元,群众投工投劳还没有算在内。8块捐资修桥功德碑立于桥旁的亭子内,让我们深感钦佩。2004年村民又集资4万8千余元,修筑了通村的水泥道路。这修路功德碑也立于大路旁。这是蒋氏家族千百年来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家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宜洞大桥和其下的古百步跳桥

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收费如何

  大桥之下,河流之中,还有两处古迹不得不说。一是海洋河中的蓄水堰坝,据兴安考古专家赵龙生老师说,应该建于明代,为水上运输和农田灌溉做出了较大贡献,这里也有蒋氏家族集体的功劳。二是大桥下的百步跳跳桥,大约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为南来北往的商旅和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的方便。据1998年修建大桥碑序言记载,原海洋河两岸无桥无渡,群众过河极为不便。清代道光年间,蒋泽洋之妻龚氏老太君舍巨资修建了跳石桥,共计108墩。从此,往来行人便利过河,现在已经泽及后人近二百年了。

  和重建的寺庙。据有关碑刻记载,这文昌祠在南朝时期就存在了,距今已有1427-1596年,这是兴安县恐怕也是桂林市有碑可考的历史最悠久的文昌祠遗迹了,就是在全国来讲,应该也是比较早的。笔者将专文介绍,此不赘述。

八百亩柑桔喜获丰收

  今年的九九重阳节,大宜洞村成功举办了首届敬老节活动和文艺晚会,摆下上百桌酒席,大宴村里老人和参与活动的嘉宾。重阳节变成了村里历史上最热闹的狂欢节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小山村沸腾了,古村落出名了。

  现在,大宜洞村正在规划乡村全域旅游,修建沿江防洪堤和步道,开发古龙山,准备与广东的蒋氏家族一道在山上树立30米高的观音巨像,并结合800亩柑桔果园,打造历史文化与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品牌。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宜洞即将掀开乡村全域旅游的新篇章。(杨迪忠)

标签: #桂林汉唐经方中医馆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