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图可知(个人认识):
1.食物吞咽后会很快(10秒)进入胃里,在胃里停留1~3小时(视食物性状)后全部进入小肠(即中午吃的饭,下午两点以后基本上已全部离开胃进入小肠)肠道。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相对不长,胃对其只是进行一下粗加工,不负责营养吸收。
2.中午12:00左右吃的饭,到下午7点左右,已经大部分完成消化吸收离开小肠进入大肠肠道。肠道向人体输送能源物质(葡萄糖)的量会随着小肠吸收接近尾声而越来越少,人会因此感到饿,需要再次进食获取能源物质。
3.大肠比较粗大,可以容纳很多东西并允许食物残渣滞留(同时脱水硬化)1~5天的时间,最后通过直肠和肛门排泄肠道。一个人当天中午吃的东西,正常时最快也要在第二天的晚上以后,即30~120个小时以后,才被排泄。当天吃的晚餐,正常时也不会第二天一早就排出,而是要到第二天晚餐后(通常是第三天早上)才排泄。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早上排便排出的大都不是昨天的食物,而是前天进食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多人会以为是昨天吃的东西)。
4.食物的刺激性会影响排便时间肠道。粗纤维食物可加快肠蠕动;不洁食物、有刺激物性的物质可加快肠蠕动甚至引起腹泻。
5.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首先进入的是升结肠(其底部叫做盲肠)肠道。升结肠像是一个门槛。当人站着或坐着时,食物残渣从下往上走会受重力影响艰难而缓慢。而当人体进入夜间睡眠身体横过来时(无论是仰卧、俯卧,还是侧卧),该重力影响都会消除,盲肠和升结肠里的内容物会更容易通过肠蠕动进入横结肠。在横结肠,同样是重力影响的原因,左侧卧位或仰面平躺比右侧卧位更有利于内容物通过横结肠进入降结肠(所以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比较好)。当早晨起床身体直立后,重力作用会加快已经进入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进入直肠,因此,人经常会在晨起后有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