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类的第二大脑(转载)

changweiyan 968 0

  (转载)肠道是人类的第二大脑

  人们普遍比较关注大脑肠道,对于肠道却不甚了解,那么关于肠道的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

  如今,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肠道。虽说肠道对于升学考试、晋升等没什么作用,但是,肠道关系到人们的心绪、情感、免疫系统,以至长期的健康问题。因而就此展开有关肠道与脑部关联性的研究,并进一步发掘了神经消化学的新领域。那么,接下来就同小编一同探索一下有关肠道的小秘密吧。

  1.肠道是唯一一处无需大脑支配仍能工作的部位

  肠道经常“孤军奋战”,不等待大脑发出信号,自行消化机能肠道。这种功能甚至连至关重要的心脏都没有哦。

  2.肠道中存在约一亿脑细胞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肠道居然能够自行“思考”肠道。那是因为从食道到肛门约九米长的肠道中存在着无数的脑细胞。肠道中的神经元甚至比脊髓或末梢神经的还要多。

  3.肠道有着自成一体的神经系统

  肠道的神经系统包含了消化、排泄等功能,自成一体,独立运作肠道。关于这一点,有些科学家认为肠道属于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它们自成一体。在收到“运作”的刺激后,肠道并不会等待大脑信号,而是直接进行标记和处置。这一点对于稚嫩的新生儿大脑来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特点。

  4.肠道向大脑传递情绪信号

  肠道又被称为迷失的神经系统,而它又是庞大而周到的肠道。研究表明,肠道向大脑传递的信息量甚至可以高达90%。也就是说,大脑从肠道获取信息再解析为情绪反应。所以咯,你的心情完全取决于你的肠胃哦。

  5.肠胃不好也可以叫做“肠道的精神疾病”

  羟色胺是一种对抗忧郁,调节身心的情绪物质,在肠道中所占比例竟有95%之多肠道。换句话说,食物、药品及抗生素都有可能让人的情绪变得乱糟糟的,这也许会让人难以置信,但这又的确是真实的。

  6.健康的肠道与骨骼的关系

  通过研究羟色胺与肠道的关系发现,肠道与骨骼也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肠道。在白鼠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如果对肠道中羟色胺的放出进行抑制,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减缓骨密度的流失。以这个发现为契机,或许可以研制出防治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

  7.自闭症与肠内细菌的关系

  自闭症患者十有八九都是肠道壁浸透症候群,过敏性肠道症候群或是由于益生菌不足引起的肠内不整肠道。通过白鼠实验还得出这样的结论:肠内细菌群是否均衡,关系到自闭症行为障碍的治疗。但是,单靠这个来“治愈”自闭也是不太现实的。

  8.吃什么食物也会影响到“肠道的心情”

  在将各种食物输送给肠道的这个实验中,实验对象在不知进食了何种食物的情况下,来确认他们的心情变化肠道。比如说,脂肪是大脑的天然麻醉剂,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增加幸福感。而碳水化合物又是负责激发幸福感传递的神经物质—羟色胺分泌的要素。

  9.肠道中的免疫细胞可以抵抗病菌

  肠道中不但有脑细胞,也存在着大量的的免疫细胞(约70%)肠道。它们也称之为与肠道关联的淋巴组织,起着抵御“外侵”的重要作用。

  肠道淋巴组织与肠内细菌群(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庞大,仿佛是微生物的宇宙)会奋力击退病菌,保护身体肠道。正因如此,当服用抗生药物时,会连同病菌和益生菌一起杀死,所以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

  10. 肠道和大脑一样也会麻药中毒

  肠道内存在着和大脑相同的麻药受容体肠道。所以,和大脑一样也会对麻药形成依赖,若是染上这样的坏习惯会带来很大麻烦的。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认识到肠道是多么“优秀”的器官了肠道。所以,要每天坚持食用有益肠道的乳酸菌哦。

  美国生物学家认为,我们体内有两个大脑系统存在肠道。一个是众所周知的长大头颅中的那个大脑,而另一个则是鲜为人知的腹腔内的"第二大脑"。它们两个互相对应,就好像一对双胞胎,只要其中的一个感到不适,另一个也会产生类似的感觉。

  特征

  " 第二大脑"实际上也就是肠道内的神经系统,由分散在食管、胃、小肠、结肠组织上的神经元、神经传感器和蛋白质组成肠道。与头颅中的大脑工作原理一样,它们相互之间也快速传递着信息,独立地感知、接受信号,并作出相关的反应,使人产生"愉悦"和"不适"的感觉,但它不能像真正意义上的大脑那样具有思维功能。

  研究发育和进化的生物学家发现,最初的神经系统分成了两部分:大脑神经中枢和胃肠道神经系统肠道。它们通过迷走神经系统保持着一种松散的联系,而迷走神经系统下达给肠道神经系统的仅仅是大脑神经中枢的一小部分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第二大脑"独立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英国皇家医院的顾问、伦敦大学的胃肠道专家·温哥特教授说:"人体内的两个大脑,是随着生物进化的历程而形成的。"早期的管状动物只能粘附在岩石上,等待猎物从自己的身边经过时进行捕食。即便如此,它们也已具备了最初的神经系统。随着生命的进化,神经中枢也随之得以发展和完善。由于动物觅食、交配等一系列生存活动构成其生命中主要的内容,从而使得肠道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一切要听从头部大脑的指挥,"控制台"与"阵地"的距离似乎远了一些。对高级动物来说,这要求肠道神经系统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指挥与控制功能。这实际上揭示了"第二大脑"形成的机理。

  在生命体的活动中,除大脑外,脊髓的作用也极其重要肠道。如果把大脑比喻成生命指挥中心,那么脊髓便是大脑与四肢唯一的信息交换通道。但是,通常并不能把脊髓称作人第二大脑。那么,人体内真有第二个大脑吗?对这一听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问题,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却出乎许多人意料---答案是肯定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格尔松教授经研究确定,在人体胃肠道组织的褶皱中有一个“组织机构”,即神经细胞综合体肠道。在专门的物质---神经传感器的帮助下,该综合体能独立于大脑工作并进行信号交换,它甚至能像大脑一样参加学习等智力活动。迈克·格尔松教授由此创立了神经胃肠病学学科。

  同大脑一样,为第二大脑提供营养的是神经胶质细胞肠道。第二大脑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负责免疫、保卫的细胞。另外,像血清素、谷氨酸盐、神经肽蛋白等神经传感器的存在也加大了它与大脑间的这种相似性。

  人体内这个所谓的第二大脑有自己有趣的起源肠道。古老的腔体生物拥有早期神经系统,这个系统使生物在进化演变过程中变为功能繁复的大脑,而早期神经系统的残余部分则转变成控制内部器官如消化器官的活动中心,这一转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在胚胎神经系统形成最早阶段,细胞凝聚物首先分裂,一部分形成中央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在胚胎体内游动,直到落入胃肠道系统中,在这里转变为独立的神经系统,后来随着胚胎发育,在专门的神经纤维---迷走神经作用下该系统才与中央神经系统建立联系。

  不久以前,人们还以为肠道只不过是带有基本条件反射的肌肉管状体,任何人都没注意到它的细胞结构、数量及其活动肠道。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胃肠道细胞的数量约有上亿个,迷走神经根本无法保证这种复杂的系统同大脑间的密切联系。那么胃肠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胃肠系统之所以能独立地工作,原因就在于它有自己的司令部---人体第二大脑。第二大脑的主要机能是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分泌。十分有意思的是,像大脑一样,人体第二大脑也需要休息、沉浸于梦境。第二大脑在做梦时肠道会出现一些波动现象,如肌肉收缩。在精神紧张情况下,第二大脑会像大脑一样分泌出专门的荷尔蒙,其中有过量的血清素。人能体验到那种状态,即有时有一种“猫抓心”的感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如惊吓、胃部遭到刺激则会出现腹泻。所谓“吓得屁滚尿流”即指这种情况,俄罗斯人称之为“熊病”。

  医学界曾有这样的术语,即神经胃,主要指胃对胃灼热、气管痉挛这样强烈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肠道。倘若有进一步的不良刺激因素作用,那么胃将根据大脑指令分泌出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的物质。相反,第二大脑的活动也会影响大脑的活动。比如,将消化不良的信号回送到大脑,从而引起恶心、头痛或者其它不舒服的感觉。人体有时对一些物质过敏就是第二大脑作用于大脑的结果。

  科学家虽然已发现了第二大脑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但还有许多现象等待进一步研究肠道。科学家还没有弄清第二大脑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低级动物体内是否也应存在第二大脑等问题。人们相信,总有一天,科学会让每个人真正认知生命。

  为此肠道,科学家发出呼吁:“爱护肠胃!爱护自己的第二大脑!”

  肠道的寿命与长寿有什么样的关系?您肠道的年龄与真实的年龄相符吗?大家如何通过保养肠道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呢?近日肠道,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承办的第66期南京科协大讲堂上,这些问题让不少市民朋友第一次找到了答案!

  肠是人的第二“大脑”

  人还有第二个“大脑”?没错!就是我们的肠道,它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主要负责我们下意识的活动肠道。本次讲座的主讲专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情绪的很大一部分受肠道神经系统影响,甚至,人类幸福感的体验也依赖于从肠道这个第二“大脑”向上传至大脑的信息。

  人的第一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人的全部行为肠道。大家在休息状态下我们的肠道仍在运动,除参与消化吸收食物外,还参与身体内其他器官功能的调节,包括影响人的情绪。

  王元钊介绍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肠道。在排毒的同时,它还担负起抵御疫病的重任。我们人体的机体有三大抵御疫病的屏障,即胎盘屏障、血脑屏障和肠道屏障。胎盘屏障自我们出生之后已经失去作用,血脑屏障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与精密性,保养起来也相对复杂。因此,肠道成为三大屏障中最容易保养的,由于其还兼职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常健康必须肠健康!

  肠道年龄与“菌”同行

  肠道有年龄吗?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这个还真有,但是不是按时间长短来计算的,是以肠道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应变化来做参考值的肠道

  以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为例,大多数人青少年时期,双歧杆菌就逐渐减少,青年时期,双歧杆菌所占的比例从40%逐渐下降到10%左右,肠道也开始老化,等到步入中老年期,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又进一步减少肠道。因此,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多少常用作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成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王主任提醒,补充有益菌,有助于为肠道提供有益环境,比如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有助于双歧杆菌、乳酸菌的增值。

  那么,肠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这样我们的肠道就真的一直年轻了吗?王元钊介绍说,如果我们不注意自我养生保健,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吸烟酗酒等,可使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而导致肠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肠道有益菌群进行重大破坏,导致肠道早衰肠道。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没有有益菌群的制约,便会乘机大肆繁殖,产生众多不利健康的物质,其被吸收入血液后,会对人体的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重大伤害,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饭醉”、“饭怒”皆伤肠

  保护肠道还要预防“饭醉”,只听说过酒醉,还有“饭醉”一说?这个名词你也许陌生,但是提到下面这些症状你也许便会很熟悉了:如果你吃过饭以后,有想睡觉的冲动也就是所谓的“饭醉”肠道。这是由于刚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统,脑血流量就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活动兴奋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觉。这个时候如果吃了便睡对我们的肠道也不好,会影响肠道消化。于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成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养生名言,但是走路的时间、方式有讲究,一般要饭后20分钟左右散步最好,边走的时候边按摩腹部,对大家的肠道消化很有好处。

  此外,大家吃饭也不要把坏情绪带进来,因为食后发怒则食积,怒后即食则不化肠道。西医认为,发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起胃肠溃疡。所以,吃饭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动怒,以免影响消化,伤及肠道。

  排便是个技术活

  大家如有排便感觉明显时要立即大便,入厕后专门排便,不要做其他事,以免分散精力肠道。要记住按照排便动作的规律性、科学性进行排便,在第一个排便动作完成后,应安静等粪便从直肠上部下移,产生第二次排便感时,再做第二个排便动作。不久蹲厕所,如果蹲厕时间已超过5分钟仍无便意感时就应结束。

  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对肛门造成损伤,应慢慢增加力量,顺势用力排粪块肠道。排便时如出血,精神不要紧张,中止排便出血就可停止;排便时有脱出物,便后慢慢按压将其送回肛门,以免嵌顿引起肿痛。大便结束应先抬起臀部,再慢慢直腰站立,以防直立后眩晕或晕厥。如果发生便秘、排便困难,此时不要死命用力,这样不仅不利于排便,反而可能给你的心脑血管增加压力,许多心脏病患者都是在厕所突然发作的,就是因为用力不当,便没排下来,血管先爆了。

  坐着与蹲着排便各有利弊

  王元钊介绍说,如厕姿势因人而异,由于目前马桶越来越多地成为家庭和酒店的主要便器,所以坐着排便的人也越来越多,马桶如厕的最大优势就是身体放松,容易防止意外,尤其是对于便秘的患者,如厕时间比较长,坐式如厕比较好肠道。蹲厕超过3分钟即可直接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易引发痔疮,且病情的轻重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发病几率越高。血压高的患者坐着如厕也比蹲着如厕安全。但是对于正常的人而言,蹲着如厕比坐着如厕更有保健效果,如果采取蹲便的姿势,肛门周围肌肉会更放松,可以缓解大便梗阻的现象,而且下蹲的姿势可以使腹压增大,有助于顺畅排便。

标签: #肠道 #大脑 #人类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