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分为小肠、大肠、直肠、结肠等,属于消化系统肠道。
肠道可称为是人体“最劳累的器官”,人体80%的营养物质靠肠道吸收,而90%毒素垃圾都是由肠道排出的肠道。
最主要的是肠道集结了人体约60%~70%的免疫细胞,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所以说“肠常清,则人长寿”肠道。
“脸上”有4种表现肠道,说明你的肠道脏透了,若没有,肠道还算干净!1、皮肤粗糙,暗淡
一方面,肠道是人体主要营养吸收的组织脏器,当肠道功能下降的时候,身体营养不足,亏气亏虚等问题相继出现,整个人气色不佳,皮肤暗淡无光肠道。
另一方面,当肠道内有毒物质堆积过多时,身体的代谢减慢,皮肤就会变得粗糙肠道。
2、出现口臭
口臭是让人很尴尬和烦恼的事情,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口腔问题,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而肠道问题,如长期的便秘也会引起口臭肠道。
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堵塞,如不及时的排出,长期的堆积在体内,产生腐败的臭味,就会从口腔中散发出去肠道。
3、痘痘痤疮
很多人已经过了青春期,但是还是经常的脸上冒痘,很多人为了痘痘也是用尽了各种方法肠道。
中医认为“诸病于内 , 必形于外”,人体外在出现问题,多是内脏组织器官发生了病变肠道。
脸上有痘痘的人,多是便秘或是便溏的人,肠道菌群失衡,有毒物质被身体反复的吸收利用,导致痘痘,痤疮的形成肠道。
4、皮肤瘙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主要的皮肤的地方,如肠道功能损伤,有毒物质堆积,身体的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肠道。
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不断的刺激皮肤,因此皮肤就会出现瘙痒,尤其是面部是比较敏感的地方,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肠道。
爱吃三种食物的人肠道,小心肠道损伤,尽早戒掉,少吃一口也行!1、无肉不欢的人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肉类也是饭桌上常见的食物,虽然肉类很美味,但是不可长期出肉,不吃蔬菜肠道。
相对于蔬菜来说,肉类是很难消化的,会增加肠道的“工作量”,如自身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经常吃肉会给肠道带来危害肠道。
有关研究表明:每日吃100克红肉,会增加17%肠道患病的几率肠道。
2、爱吃辣的人
麻辣食物可刺激味蕾,给人很爽的感觉,也会促进食欲,但是同时也损伤肠胃的粘膜组织肠道。
辛辣食物会抑制肠道的蠕动,引起炎症,溃疡等,同时增加肠道患病的几率肠道。
所以,生活中减少辛辣食物的摄,降低对消化系统的危害肠道。
3、长期外卖
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外卖成为人们饮食的主流肠道。
可是这些食物不能保证食物的干净,以及食物本身的营养物质,长期的食用,打乱肠道内的菌群,造成营养不良等肠道。
并且,商家为了保证食物的色,香,味会加速大量的调味料,添加剂,大量摄入这些物质对身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肠道。
清肠毒肠道,保护肠道健康,牢记:食二蔬,做二事,动二处!【食二蔬】
1、大白菜
冬季到了,很多地方都会储存一些大白菜,留着食用,大白菜是营养极为丰富的蔬菜,平时多吃,可帮助人体排毒,促进代谢,刺激肠道的蠕动肠道。
对于消化不良,便秘,身体有毒过多的人,可时常的食用,白菜也有很好的解毒的作用肠道。
2、婆婆丁
婆婆丁又称为是蒲公英,在春季随处可见,也是野生天然的小植物,也是中药里的一味药材肠道。
人们可直接食用,或是用来泡水都可以,现代人吃的过于精细,婆婆丁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促进排便,消除炎症肠道。
蒲公英不仅是含有膳食纤维的植物,更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擅长清热解毒、去火消炎,可以帮助肠道更好地排肠毒、消肠炎肠道。
【做二事】
1、充足水分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人是水做的,的确我们身体内8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水对肠道也是极其的重要肠道。
不喜欢喝水的人,可在水中加入金蓝菊根茶泡水,可促进肠道排毒肠道。
金蓝菊,也叫菊苣,其含有大量多糖类成分,其中以菊粉含量居多肠道。其在玉兰根中的含量丰富,高达15-20%。
而菊粉,也被称为“益生素”肠道。学名是多聚果糖或菊粉多糖,是水溶性膳食纤维。
它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不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优先被乳酸杆菌利用肠道。可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内菌群环境。
所以,日常喝点代茶饮,有改善肠道微环境,预防肠癌的发生肠道。并且促进矿物质吸收,预防便秘,降低肠癌的发病率。
2、生活有规律
人体是很精密的仪器,每天也很有规律的工作,比如我们要准时的吃饭,准时的起床等肠道。
有规律的生活,才可以保证身体正常的功能,才利于身体健康肠道。
如三餐不定,经常熬夜都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出现肠道。
【动二处】
1、动带脉
带脉就是我们腰带的位置,腹部的一圈肠道。
手握空拳,轻捶自己的腰部两侧,每天坚持敲打200-300次肠道。
“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经常敲击,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肠道。
2、蹬腿
身体平躺,双腿弯曲,在空中做蹬自行车的运动肠道。
每次做50-100下,每日一次即可肠道。
用腿部的力量带动腰部,促进肠道的运动肠道。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